1.当一个人用画图表、线路图等具体形式表征问题时,表明他处于问题解决( )阶段。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2.将解决问题的方法逐一尝试,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问题解决的方法是( )。
A.启发式
B.算法式
C.爬山法
D.手段—目的法
3.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容易发现,这是由于( )。
A.注意分散
B.粗心
C.定势
D.知觉整体性
4.一提到当公安局长的家长,人们马上想到的是他的父亲,而不大会想到是他的母亲,这种现象属于( )。
A.类化
B.功能固着
C.定势
D.原型启发
5.当我们解决某一问题时,一时不知道从何入手,把问题暂停一段时间,然后再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常常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迅速被解决,这种效应被称为( )。
A.启发效应
B.期望效应
C.晕轮效应
D.酝酿效应
答案解析
1.B【解析】问题解决阶段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用画图表、线路图等具体形式表征问题时处于理解问题阶段。故本题选B。
2.B【解析】算法式策略是把所有可能的方案列出,从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方案。故本题选B。
3.C【解析】思维定势有时也称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或者解决问题。根据题干信息,对自己的文章难发现错误就是处于由先前活动影响了现在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是定势造成的。故本题选C。
4.C【解析】思维定势有时也称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或者解决问题。故本题选C。
5.D【解析】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的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