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长甲欲将一套住房以50万元出售。某报记者乙找到甲,出价40万元,甲拒绝。乙 对甲说:“我有你贪污的材料,不答应我就举报你。”甲信以为真,以40万元将该房卖与 乙。乙实际上并无甲贪污的材料。关于该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存在欺诈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B存在胁迫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C存在乘人之危的行为,属可撤销合同
D存在重大误解,属可撤销合同
答案:B【解析】根据《合同法》规定,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乘人之危和款诈、胁迫且未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虽然记者乙的行为既有欺诈的成分,又有胁迫的成分,但具体属于欺诈还是胁迫,要看受害人基于何种心理签订的该合同。本题中,可以判断甲主要是基于恐惧心理而与记者乙签订该合同,故记者乙的行为属于胁迫行为,该房屋买卖合同属于可撤销的合同,故本题选B.